友协办党支部佘顺键: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内涵
中共湖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时间:2016-06-06 00:06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其中提出,“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可以看出,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讲政治、有信念”是成为合格共产党员的首要前提。把“讲政治、有信念”作为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可以说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凸显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强调“讲政治、有信念”?
讲政治、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赢得政权的根本缘由。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事业信心的动力源泉。信念不是一种物质,他是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不是虚无,是受到外界影响下的思维与力量。信念大多数人都会有,有了信仰信念才有了方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把这种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
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以自己的光辉人生践行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守。1936年,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一次谈话中说,他曾在北京读了很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共产主义书籍。毛泽东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周恩来在入党之后给他的友人写信说,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而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奔走。他还写了一首诗:“壮烈的死,苟且的生。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生别死离,最是难堪事。别了,牵肠挂肚;死了,毫无轻重,何如作个感人的永别!没有耕耘,哪来收获?没播革命的种子,却盼共产花开!梦想赤色的旗儿飞扬,却不用血来染他,天下哪有这类便宜事?坐着谈,何如起来行!贪生的人也悲伤别离,也随着死生,只是他们却识不透这感人的永别,永远的感人。不用希望人家了!生死的路,已放在各人前边,飞向光明,尽由着你!举起那黑铁的锄儿,开辟那未耕耘的土地。种子散在人间,血儿滴在地上。本是别离的,以后更会永别!生死参透了,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便永别了又算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执着信念的表现。
选择理想不易,坚守理想更难。在坚守理想的道路上铺满了荆棘。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全国共有31万余人死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屠刀之下,其中就有26000多名共产党员。期间,有不少人退党,但是有更多的人入党,叶剑英就是那个时候入党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无私无畏,舍小家为大家,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信念坚信不已。
强调讲政治、有信念,能使军队真正作风优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有“说话态度要和好”“买卖价钱要公平”“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这样几条。这些革命纪律实行得很好,就是因为我们在革命军队当中广泛传播了理想信念的种子。
为了取得政权,革命时期党需要讲政治、守信念,但是取得政权后,为什么还要讲政治、有信念呢?
198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时讲道,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多次批评那种认为共产主义虚无飘渺的观念。他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革命理想高于天,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而这个最高理想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奋斗的。
共产主义不是虚无飘渺的概念,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体现,学习掌握唯物史观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的根本。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飘渺、信念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史观不牢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的时候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书记的讲话朴实而又形象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带领实现全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光荣使命。
讲政治、有信念是应对现实考验的必要法宝。
为什么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突出强调讲政治、有信念?这是因为信念缺失、政治不坚定的问题突出存在于一些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中。
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下,党风政风社风有了很大好转,但在纪律上、作风上有些问题树倒根存,还需要抓长、抓久、抓细。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形形色色的诱惑给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带来新的挑战。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就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在这种新形势下,党员干部一旦在思想上政治上信念上守不住,就有可能在作风上行动上操守上有所松懈,很容易滑落到腐败堕落的深渊。
近年被查处的领导干部最终之所以走上违法乱纪的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思想上政治上信念上出了问题。领导干部如果沉醉于物质享受,追求低级趣味,思想上必然会蜕化变质,以至于在觥筹交错之中丢了原则,在蝇头小利当中败下阵来,最终身败名裂。
信念缺失、政治上不坚定,在一些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身上是能够看出来的。改革开放之后枪毙的第一个省部级官员——胡长清,曾经就对移居国外的儿子说过“总有一天中国是不行的”;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就曾经对部下说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出路”。从这些案例当中,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共产党员信念的缺失、理想的不坚定,最终也葬送了自己和家人。因此,之所以强调讲政治、有信念,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四大挑战”“四大威胁”。#p#分页标题#e#
讲政治,是全面而非片面的、具体而非抽象的。要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落实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讲政治,首先要在政治方向上明态度。必须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谣言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各种思潮面前有信念和定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讲政治,必须把纪律、规矩意识挺在前面,贯穿到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和什么人交往、说什么话,包括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所言所行,并非小节和私事,而是关乎道德品行、党性修养和纪律观念的大事。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决不能“满嘴跑火车”,对党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滥评妄议,决不能自行其是、目无组织,把民主集中制原则置之脑后。中央新修订的《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要求和纪律要求的细化,要认真学习贯彻,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要位置,既奔向“高线”,又守住“底线”,做到心里时时有纪律、言行处处守规矩。
讲政治,是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和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统一。中央的要求是全面的、具体的,与中央保持一致也是全面的、具体的。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部署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决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能合意则取、不合意则舍。
政治意识淡薄,信念必然脆弱。只有“讲政治”,才能“有信念”。政治从来都是具体的、现实的,那些认为政治是虚的可有可无、政治是领导的事与己无关等观点都是片面的。政治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讲政治的具体能力。
辨敌我。毛主席曾经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破坏,手段不断变化,以期模糊我们的视线、干扰我们的判断,应该警醒。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说话办事要多想想脚下站着的土地、身上流淌的血液,多想想谁哺育了我、谁培养了我,多想想昨天的苦难、今天的幸福,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都要坚定地选择和我们的党、国家、人民站在一起。
知是非。是与非是矛盾的统一体。但如若只知“是”不知“非”,对“是”的把握也是肤浅的、局限的。知是非,既要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到立场坚定、不犯错误,也要在“似是而非”面前保持头脑清醒、目光如炬。政治纪律乃是非“红线”,在这个问题上犹豫、彷徨、松懈,都可能成为致命伤。知是非必须从强化理论学习开始。个别同志对错误政治观点的鉴别力、免疫力、批驳力不强,往往源于理论上含糊、缺失或者肤浅。有“非”必究,才能是非分明;严格程序,才能有效防止“非”。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开展工作,既是正确把握是非的重要保证,也是讲政治的现实能力。
顾大局。提倡从大局出发不是否定从实际出发,而是从更大的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站在更高的地方思考问题,会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和更准确的把握。实际工作中,有的同志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首位”与“中心”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有的习惯于工作自转。这些都是不顾大局、不懂大局的表现。上级指示是基于全局考虑而作出的部署和要求,只有对上级指示真心重视、真正领悟、真抓落实,从中悟到真谛、找到方法、确立标准,以此规范言行、指导工作,才能保证自己始终在大局之中。
善借势。借势是一种重要的政治智慧,抓工作带部队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局势、形势、趋势的正确把握和有效运用。深层次矛盾的处理、倾向性问题的解决、重大课题的攻关等,善于借势,往往事半功倍。借势难在谋势,看得清才能走得稳,真正搞清楚上面抓什么、官兵盼什么、自己干什么,做到党叫干啥就干啥、党不叫干啥就坚决不干;借势贵在蓄势,在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确立鲜明正确的用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机制等工作中,只有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部队建设才能蓄势待发、厚积薄发。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深刻内涵,更加自觉地固“本”铸“魂”。“讲政治”是本、“有信念”是魂,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只有不断固“本”铸“魂”,我们共产党才能永葆活力、永不变色。要深刻汲取系统性、塌方式腐败问题的教训,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在党为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信念上的守护人,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做合格党员的根本,是“讲政治、有信念”的核心要义和具体体现。必须把“讲政治、有信念”与增强“四个意识”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主动自觉地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权威,把自觉看齐、保持一致体现到实际行动上。我们在“学作风”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领导集体看齐的过程,也是“讲政治、有信念”、强化“四个意识”的题中应有之义,要长期坚持下去。#p#分页标题#e#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方法途径,更加自觉地补足精神之钙。要强化理论武装,通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真正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做好工作所必需的政治素养、政策水平和工作本领,不断坚定“三个自信”。要对标先辈先进,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和工作摆进去、把思想和灵魂摆进去,对先进典型多发现、多总结、多弘扬,引导党员见贤思齐,更加自觉地与人民群众一起苦、一起过、一起干。要加强党性锤炼,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党性锤炼作为一辈子的任务,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真正做到永不褪色、永不变质。
要准确把握“讲政治、有信念”的现实要求,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讲政治、有信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持以上率下这个基本工作方法,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带头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的“夙夜在公”精神,大力倡导和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作风推动工作。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创弊革风清、富民强新局面。